“老曹,我现在出发,一会儿就到!”来自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厉山镇东方村的村医、退役军人王文艮背上医药箱,骑车来到村民曹云定家。消毒、拍打手背、注射……他用左手完成整套动作,全程没有丝毫停顿。36年来,这位因病失去右臂的退役老兵用一片赤诚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,出诊行程超过1万公里,骑坏了12辆自行车。
翻过九道山梁
1982年,王文艮报名参军,进入原沈阳军区某部服役。在部队,因为踏实肯干,他成为连队卫生员,学到了不少医学知识。
1988年,退役后的王文艮回到家乡。“当时,我有机会到县医院工作。了解东方村新建的卫生所缺少男医生的情况后,我决定留在村里为乡亲们服务。”
位于鄂北山区的东方村被当地人称为“九里岗”,意思是走完这个村的主路要翻过九道山梁。“回到村里,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买自行车。”王文艮回忆道。
在村卫生所,处置常见、突发疾病是他的主要工作,为了上门给乡亲们看病,王文艮每天无数次骑车往返于村民家和卫生所。行医间隙,他还进入卫生学校进修,通过考试后成为一名全科医生。
“治病如打仗,用药如用兵”是王文艮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70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刘祖发因脑梗长期卧床,王文艮坚持上门为其进行针灸和药物治疗,几个月后,老兵可以下地行走了;雷桂英老人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多种疾病,每次去给老人看病,王文艮都要步行翻过一座山……在他的车筐里,总会放着一些常用药,方便乡亲们取用。
“管住嘴、迈开腿,心情舒畅多喝水。”行医多年来,除了看病问诊,王文艮还把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编成顺口溜,教给乡亲们。
东方村常住人口近2000人,病人多的时候,王文艮一天要骑行40多公里,起起伏伏的山梁上,总少不了他的身影。
重拾行医信心
1995年3月,王文艮在一次出诊途中不慎摔伤。1个月后,因右臂疼痛加剧,他到随州和武汉的医院检查,被确诊为成骨肉瘤,需要截肢。
没有右手,怎么给病人打针?做完截肢手术,王文艮开始质疑自己。他坦言,那段时间来找自己看病的村民少了很多。
1995年冬天,身患重病的村民廖呈顺执意让儿子请王文艮上门为自己打针。他对王文艮说:“王医生,你随便扎,我信任你。”
“老廖的话里那种对我的信任与需要,让我重拾行医信心。”王文艮说,从那以后,他开始在自己身上练习。一个多月后,能够熟练使用左手打针的王文艮回到村医岗位上。慢慢地,他还学会了用左手穿衣、吃饭、写字。如今,他的左手食指关节处还残留着练习时扎进去的玻璃碎片。
“有时,我右臂的断肢处会钻心地疼,像被千百根针扎一样。”王文艮说,病痛来袭时,除了打针吃药,他只能靠看书、写字转移注意力。
2023年,随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王文艮配备了一辆特殊的电动自行车,这辆车的挡位被改装在左手柄处,喇叭、按钮和转向键也都在左侧。日复一日,这位“老兵村医”不是在村民家,就是在前往村民家的路上。
“随叫随到的120”
“王医生,感谢您!”4月28日,66岁的村民甘良俊给王文艮送来一面写有“医者仁心”的锦旗。此前,甘良俊的妻子和父亲先后突发疾病,经过王文艮及时上门诊治,二人均已康复。
王文艮的手机通讯录中有1400多个电话号码,其中近1000个都是村民的。在乡亲们心中,他就是“随叫随到的120”。
随着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完善,王文艮又多了一项工作——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。档案资料在档案盒里,在电脑里,也在他心里。哪家的老人需要去医院复查,哪家的孩子需要打预防针,他一清二楚。
“现在进城看病方便了,但碰上急病,大家还是会找王医生。”东方村党支部书记肖代容说。村民的信赖让王文艮很有成就感。“一位叫胡先常的病人对我说过,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就是要完全、彻底地为人民服务,不留尾巴。’对待病人,我们就是要全心全意。”
“中国好人”、湖北省劳动模范、“湖北好人”、“荆楚楷模”年度提名人物……王文艮步履不停。2023年,他加入随州市老兵宣讲团,进入学校、社区、机关、军营讲述自己的行医故事。“作为党员,作为退役军人,只要乡亲们需要,我的行医之路就没有终点。”
我对战友说:
在部队,我曾和战友们一起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雪原上巡逻,也执行过森林救火任务。退役返乡后,我走上村医岗位,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。即使失去了右臂,我也要继续奋斗,毕竟困难都是暂时的,只要努力,总能实现自己的理想。
来源:《中国退役军人》杂志2024年10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