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,描述故乡福清时,莫良明多次提到那里稀缺的耕地、层层叠叠的山峦和以种菜为生的父老乡亲。在他的童年回忆里,每天清晨,村里的阿公和阿嬷都会挑着扁担去集市上卖菜。
几十年后,莫良明用双手让这些扁担上的蔬菜“抵达”了一个个远方城市的餐桌。谈起自己退役后的经历,这位双目失明的老兵对记者说:“即使看不见光,我也要把自己活成一道光。”
“走出这茫茫黑夜”
1968年5月,莫良明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市阳下镇的一个小村庄。“我爷爷曾是中共地下党员,父亲也当过兵。”带着从军梦,刻苦学习的莫良明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陆军学院。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某海防部队,从基层排长一步步成长起来,进入师装备部任职。
2005年,莫良明发现自己的视力开始逐渐下降。起初,他以为这是劳累过度导致的,一直坚持工作。“后来,我在一次演习中担任指挥员,因为视力差,在连续摔了好几个跟头后,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”莫良明回忆道。到医院检查后,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视神经萎缩。经过深思熟虑,2006年,莫良明向所在部队提交了病退申请。
“刚回家那段时间,我特别消沉,战友们隔三差五就会到家里来看我,跟我聊天,鼓励我走出去。慢慢地,我觉得自己心里好像照进了一束光,获得了走出这茫茫黑夜的勇气。”
莫良明开始通过广播和有声读物获取知识、了解时事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了解到福清附近的村镇有许多老乡家里的菜卖不出去,“他们种菜很不容易,一开始,我想帮助大家联系当地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食堂,没想到真的找对了方向。”由此,莫良明走上了创业之路。
“看不见菜,我就用手摸、用牙咬,走的地方多了,自然就知道什么样的菜最新鲜,什么样的菜卖得好。”频繁往返于菜地和农贸市场的莫良明逐渐找到了方向。2012年,他带领团队成员在福清市创立了生鲜配送公司。“从田间到餐桌,我们要把最新鲜、最安全的农产品送到部队、学校和企业中去。”
“找到光,成为光”
“以前,我们要把菜从田里挑到好几个早市上卖,日晒雨淋,卖不了多久就要收摊。现在有了免费固定摊位,家里的收入稳定多了。”菜农卢玉珍说。
“在这里,我的摊位可以从早上一直营业到晚上8点左右,营业额比以前翻了几番。”62岁的柳克瑞是一名退役老兵,长期在莫良明经营的市场里售卖农产品。
对卢玉珍和柳克瑞而言,每天最幸福的事,就是看到自己从田里采摘的新鲜蔬果售卖一空。
“我们在市场内设置了60个免费摊位,并提供农产品经营培训,在免收摊位租金的同时,给乡亲们提供免费早餐,让他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。”2019年,莫良明开始拓展智慧农贸市场的业务板块,两年间,企业连续取得三家农贸市场的经营权并对市场进行了智慧化改造。在疫情防控期间,他为36家困难商户减免租金近10万元。在这位老兵心里,父老乡亲能靠田里的农作物过上好日子,是最重要的。
2022年,莫良明创办的企业与当地农户签订合约,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,提供市场需求分析、政策解读、产品包销等服务。在他的帮助下,先后加入的16家小微农户面临的销售难题得以顺利解决。
在莫良明经营的农贸市场中,来自偏远村落的农户找到了遮风挡雨的地方,家里的鸡、鸭和蔬菜、水果有了销路后,他们的日子也亮堂起来。
“让他们被看见”
“一都枇杷汁水丰盈、香甜可口。”“枇杷的香甜,是初夏的味道。”2023年5月12日,在福清市一都镇东山村的枇杷园中,一场特殊的网络直播正在进行。在这里,13名视障人士开启了自己的直播带货“首秀”。这场“福建省盲人就业多元化探索暨视障人士直播带货”活动由莫良明牵头组织,91位盲人走进福清市一都镇,通过网络直播帮助当地农户销售枇杷2600余斤。
“只要克服心理障碍,盲人也能进行直播带货。”盲人主播张美艳对职业前景充满信心。“我们可以通过读音软件把粉丝留言读出来,戴上耳机后,就能和网友进行正常交流。”“这是一次帮助视障人士实现多元化就业的全新探索,让他们走进直播间,开启‘追光之旅’。”莫良明介绍。
“盲人倒茶谁敢喝?我们要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,让盲人也能成为茶艺师、咖啡师和网络工程师,帮助他们掌握更多技能,实现更体面的就业,让他们被更多的人看见。”在为残疾人提供资金帮扶的同时,成为福建省盲人协会会长的莫良明更希望看到的,是更多盲人能够通过努力走上适合自己的岗位,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近年来,莫良明先后帮助40余名退役军人、残疾人成功就业,他创办的企业为社会提供了2000余个岗位。
组织盲人培训、建设特殊教育学院、关注盲人养老……投身公益事业以来,莫良明总觉得自己肩上沉甸甸的,“他们虽然看不见,但应该被看见。”
来源:《中国退役军人》杂志2024年08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