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强则国强,青少年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,退役军人则是提高青少年国防素养的重要力量。心中有爱,方懂坚守和付出。不论是坚守乡村30余年的叶兴旺,刚加入“园丁”行业的“折翼天使守护者”、特教老师和一泉,还是“文武双全”、以“武”育人的毛朝阳,他们用退役军人的热忱与热爱,扎根最需要的地方,为孩子的未来创造着更多可能。
叶新旺:一根扁担挑起山里孩子的美好明天
在平均海拔900米的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箬坑乡低岭村,叶兴旺轻轻抚摸着门柱上油漆都快掉光的“祁门县箬坑乡低岭小学”几个字,心里感慨万千。
这里的大部分设施都是他亲自修缮过的,2018年退休后,他还是会经常到这个离家不到300米的小院子看看、坐坐,孩子们的读书声、欢笑声、打闹声仿佛还萦绕在耳旁,30余年从教回忆中的一幕幕场景又慢慢浮现在心头……
1982年11月,服役4年的叶兴旺退役后,主动辞去乡政府工作,到山高路远、条件艰苦的箬坑乡低岭教学点任教,多次放弃个人发展和调离机会,34年如一日守着低岭教学点。
“我出去当兵,就是为了增长见识,回来更好地教育下一代,如果没有老师的话,村里的这个教学点就会被撤掉,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村子里的孩子没有学上!”叶兴旺斩钉截铁地谢绝了挽留他的乡领导。
叶兴旺每天4:00起床干一个小时农活,5:30到教学点准备一天的教学,6:30学生到齐早读,一站一整天,下午上完课后回家趁天亮再干一会儿农活,晚上还要批改作业、备课、家访,除了要完成教学点全部的教学任务,他还要帮孩子们修理桌椅,自己动手做教具,忙到深夜是常态。
以往每年开学之前,箬坑乡教委都要召开一次会议,把教材发到各个学校,其他老师装着本子和笔就去开会了,叶兴旺还必须多带一根扁担。因为书送不到低岭教学点,这里不少路段坡度都在45度以上,只能靠人挑,每次出山都要走30多里羊肠小道。
2008年春节后,叶兴旺照例去乡里挑书,还特意起了个大早,可雪天山路湿滑,快到村子的时候,天完全黑了,脚下的路也看不清了,走着走着就连人带扁担滑出去三四米远。他迅速爬起来,第一反应不是检查自己有没有受伤,而是仔细查看课本有没有少。“当时村里条件不好,还没有通网络,孩子们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这些教材,它是山里孩子走出去的希望,我肯定先关心这些教材。”叶兴旺说。
第二天到医院诊治,医生说是左手桡骨骨裂,建议他静养一段时间。他说,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,他不敢生病,更不能生病。医生拗不过他,给开了止疼药,包扎好后他立即返回了学校,一点没耽误给孩子们下午上课。
几十年下来,记不清有多少次累得病倒了,叶兴旺都是自己硬扛着,从没有缺过一堂课,挑书的扁担不知脱了“多少层皮”,但村里孩子们的课本一本没少过。
每到新学期,叶兴旺总是来回70多里路,把上百斤的教材从乡里挑回低岭,用一根扁担让山里孩子认识外面的世界,挑起全村孩子们最美好的明天,这一挑就是三十多年,乡亲们称他是一生为群众不卸重担的“扁担老师”。
毛朝阳:从“军中绿花”到“育人园丁”
在渤海之滨、黄河之州的山东滨州,博兴县第三小学的“兵教师”毛朝阳创设了武术特色学科,在基层教师岗位上大放异彩,把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深植于青少年的心田。
“教师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职业,能成为一名‘兵教师’,更是我一生的荣幸。”毛朝阳深情地说道。
毛朝阳5岁开始习武,7岁就已获得滨州市武术比赛冠军。2002年,13岁的毛朝阳经原兰州军区特招入伍。服役期间,她代表解放军队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,获得太极拳冠军,荣获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称号,并多次获得优秀士兵等荣誉称号。
2010 年底,满载荣誉的毛朝阳从部队退役。2013年受邀担任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表演系讲师,开始了“兵教师”职业生涯。2019年,她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,成为博兴县第三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,发挥特长创立武术队打造了有鲜明武术特色的体育课程。
来到博兴三小后,毛朝阳每周要上16节体育课,还要利用课间操、活动课及放学后的时间带武术队的孩子训练,经常一站就是一下午,连喝水都顾不上。不管是寒风中还是烈日下,训练从不间断。怀孕以后,她的腿肿得站不了很长时间,想坐在地上歇会儿又坐不下,为了不耽误训练,她不得不搬凳子上课。为了能在生产前教完整套拳,课间操还带着学生们加班训练。因为频繁给学生做示范,她差点流产,住了几天院后,她继续坚持上课。
“我不光是一名教师、一名党员,还是一名退役军人,部队教会我坚持到底不放弃,我要将军队的优良传统保持下来。”毛朝阳说。
“毛老师平时是很温柔的,但教我们武术的时候非常严格,她帮我纠正动作,教我长拳,教我太极,还指导我获得了中国中学生武术网络大赛长拳冠军。”5年级(1)班学生鲍正语说。
毛朝阳个人也获得了全国优秀指导教师、山东省退役军人就业之星等荣誉称号。
“毛老师作为退役军人,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,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优秀的‘兵教师’加入教师队伍,将国防教育和红色教育纳入教学课程。”博兴县第三小学副校长邵明国说。
“部队的生活给了我终生受益的锻炼,让我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意志,我要用自己的经历启发我的学生,将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中。”这是毛朝阳的愿望。
和一泉:为“折翼天使”插上梦想的翅膀
早上7:30,和一泉准时来到办公室,放下背包后直奔学生食堂和宿舍,挨个房间查看学生起床和就餐情况,检查用水用电安全。
“我们是特殊教育学校,安全问题不能有丝毫马虎。”
2020年10月,服役16年的和一泉转业安置到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,成为一名军训教员和应急老师。从开始的无所适从,到现在学生眼中的暖心“兵教头”,和一泉经历了一番蜕变。
带着3个三等功、5个嘉奖、2个优秀士兵的光环回到家乡时,和一泉踌躇满志,当过多年班长的他做了一个特别的选择——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继续育人。
虽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,但踏入校园那一刻,盲、聋、哑、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们还是给和一泉带来极大冲击。
如何跟学生们沟通交流成了和一泉面对的第一道难关。于是他主动报名参加手语培训,从每个字、每句话开始学习,反反复复比划动作,虚心向身边同事学习,最后顺利通过手语考核,熟练掌握了这门特教老师的基本技能。
为完成军训任务,和一泉花费半个月编写教案,把部队战术手语、旗语和残疾人手语结合起来,撰写了2万多字的教程。
军训第一天,这群特殊的孩子们状况百出,有的走路蹒跚,有的训练时尖叫大喊,有的出去找不到厕所、回来找不到班级,大小便弄到裤子里……注意力难集中、说话困难、口齿不清更是常态。面对这些状况,和一泉耐心处理,一一克服。一个简单的动作,他会耐着性子教几十遍,甚至上百遍。
小宝(化名)是一位患有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学生,爱发脾气,从不理人,和一泉发现小宝训练很努力后,拍摄小宝认真训练的画面,课后和他分享,鼓励他继续加油。
一次班级队列会操中,小宝因为过于紧张做错几个动作,他十分自责,猛捶自己的头部、胸部,嘴里不停说着:“我没有用。”
和一泉冲上去紧紧抱住他,一边帮他擦拭泪水,一边安慰他说:“你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孩子,做错动作没关系的,我们多练几遍就好了。”在和一泉的赞赏和鼓励下,小宝打开了心结。那一刻,和一泉觉得自己的一切坚守都是值得的。
“选择特教这份神圣的事业,我甘愿付出、无怨无悔!”这就是兵教师和一泉,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,守护着一群所谓特殊又普通的孩子一起成长,一起进步。
来源:《中国退役军人》2023年第6期